| 焦解歌:情洒医教 逐梦天涯-新闻网 - 海南医科大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正文

文艺

海医故事(四)| 焦解歌:情洒医教 逐梦天涯

编辑:宣传部-薄傲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4-01-11

199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周年,海南医学院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当年5月7日早晨,一位风尘仆仆的湖南汉子坐飞机来到海口,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海医,看到学校大门的一刹那,焦解歌终于舒了一口气。或许在那时,焦解歌不会想到,此后的十余年里,他的人生旅途和海医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亲身见证、参与书写了海医一步步壮大的故事。

南下千里 开启人生新旅程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临近知天命的年纪,安稳顺遂成了很多人的忠实心声。相反,鲜有人在这个年纪还继续选择新挑战,焦解歌便是其中一人。

“我是1998年5月7日赴海医工作的。”回忆起25年前发生的那一幕,焦解歌依然记忆犹新。

赴任前一天,焦解歌带队去湖南山区的一家医院巡诊,颠簸了六小时山路,刚吃完晚饭就接到省委办公厅电话,当晚必须赶回,明早乘飞机去海南上任。于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他又颠簸六小时山路,清晨就飞往海南。

后来焦解歌才知道,海南省委向教育部、卫生部报告,为办好海南三所本科院校,希望从名牌大学选派校长,海南医学院就从当时的湖南医科大学选派。“海南省派出考察组进到学校进行几天考察,结合校党委意见,认为我是唯一合适人选。海南省委连续下了两个文催我上任,于是就有了这后面的经历。所以说到海医完全是服从组织安排,打动我的,那就是海南省委和学校的信任。”

焦解歌出生于1950年,当年正值湖南和平解放,因未动刀枪,父母给他取名解戈。“上中学时,老师又说我的名字寓意是取消武装,是修正主义,因此我就自作主张改名解歌。”焦解歌解释说,解戈和解歌同音不同义,解歌义为:世上美好动听的是歌,我应去揭示,追求和分享世上美好的东西。当时的他,还未明白对自己来说,世上最美的是什么,直到后来才明白,是救死扶伤的医学。

但焦解歌之前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军人,后来因为其他原因,他告别了军旅生涯。“父亲要我学医,我当时也看到农村缺医少药严重,就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1976年,焦解歌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来历任湖南医科大学党委办副主任、代主任,教学党总支书记,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

统一思想 凝聚发展新动力

刚到海医,办学规模、实力弱是焦解歌最深的感触。这也让他有了一个观点,正是因为“居小天地”,因此要做“大文章”。

通过多方面深入调研,焦解歌归纳了三方面问题:心力不齐、智力不高、财力不足。

首先是心力不齐,团结就是力量,单位发展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就难以使得全体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焦解歌初到三天就接到附属医院电话,甲派要结队上京告状乙派,要求他快速处理乙派的问题,可见心力不齐已经是很严重了。

二是智力不高,主要表现在成堆的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人主动想办法去解决。比如,医院停车场地势比马路低,下大雨积很深的水,病人与职工卷裤腿才能通行。对此,焦解歌和领导班子商定后,把大门槛提高了1米多,外面的水就流不到医院了。又如,医院没有污水处理措施,全流到外面,在焦解歌的推动下,也迅速对污水横流的情况进行了处理。再如门诊大厅上面盖了遮阳罩,虽然光线很足,但也十分闷热,尤其夏天职工和患者无不汗流浃背,焦解歌组织人员将遮阳罩往上提高1. 5米,就完全透风了。

20多年前,微创技术已经是外科发展的方向,甚至也引入内科,但当时的海医附院却还鲜有人提起,对此,焦解歌选派几名年轻医生到德国、日本和国内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先进技术。

三是财力不足。医院未单独立户拨款,而是纳入学校分摊一些教学经费,这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第一次参加医院会议,听到动员下岗的情况很吃惊,难以想象医院已经养不活自己了,而医院的停车场以及营养食堂的土地都已经出卖了。”对此焦解歌心急如焚,他先是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局面稳定,随后又收回了已卖出的土地,一边迅速扩展医疗业务,一边寻求资金贷款,同时努力改善就医环境,最终当年顺利渡过了难关。

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焦解歌给自己定了三大任务:第一件是三年内学校必须搬迁;第二件是医院必须大发展,年产值翻番;第三件是不让任何一个员工下岗。

“我也给自己立了军令状,先试一年,这三大任务有一件未见效,就辞职回湖南,绝不耽误医院,同时我也诚恳地希望职工们支持我,让我感动的是,所有人都积极支持我。”焦解歌说。

1999年1月,焦解歌因为劳累过度不得不住院治疗,时任党委书记含着眼泪对焦解歌表示歉意,医院所有科室都对他进行慰问,当时任务重,时间紧迫,焦解歌本想提前出院继续工作,但由于体力不支无法成行。“医院设备科的同事把氧气瓶运到我床前,让我边输氧边工作。我非常感动,没有理由不为海医的发展努力拼搏。”焦解歌说。

让焦解歌感动的还有海医老同志对学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有一位病入膏肓的老教授,得知自己时日无多,临终前想找人抬着自己去见一下他。

焦解歌听到后,马上就去医院看望老教授,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一定要继续把学校建设好,同时恳求他帮忙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展好。

有了目标,路才不会徘徊。不久后,在焦解歌的推动下,学校领导班子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普教与成职并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历尽艰辛 学校搬入新校址

对于海南医学院来说,搬迁新校址,既推动学校发展,又能给医院腾出空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对此焦解歌费尽了心思,几乎跑断了腿。

在焦解歌的努力下,终于等来了政府拨款。然而由于学校因历史遗留问题有负债,因此还是无法盖房。对此,焦解歌绞尽脑汁,想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他的带领下,海医上下齐心协力,动员农民用土地补偿款给学校盖学生宿舍,以参与住宿费分成的方式进行偿还,这样既保证了农民有较长时间的收入,又保证学校能尽快搬迁。

校园建设过程中除了土地、钱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布局与设计。焦解歌上任之前,图纸已设计好,但这是基于当时的条件而设计的。考虑到海医的定位目标发生了变化,开放性时代感成为大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焦解歌说服了大家,按结构与功能相符,传统与现代相符以及突出教学的原则重新设计校园建筑风格。这样的设计能确保长时间不落后。而当时建设的楼房质量也经受住了考验,即使遭遇威马逊台风也无需修补。

2000年6月,学校搬迁了新校址,比焦解歌承诺的搬迁时间提前了11个月,海医师生欢喜若狂,老教授们还特地邀焦解歌在旧校大门合影纪念,他们热泪湿眶。

从搬迁过程中,焦解歌体会到事在人为的真谛,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正视困难,坚韧不拔依靠党和群众,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退休之前,焦解歌还花了很大力气将学校图书馆旁的塑料厂用地收回,保持了校园完整,如今已盖了很好的学生宿舍。“作为一任领导,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单位发展拼搏,你耽误一天,职工就耽误一月,单位就可能耽误一年。应该说,省委把我引进到海医,我是下了决心捋起袖子抓紧干,总算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费尽心血 营造良好新环境

“在我到来之前,学校的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但管理制度全国的医院都不断更新,学校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制度设计也要与时俱进,添加新的内容。”考虑到海医附院是一所教学医院,管理制度更要规范合理。

为此,焦解歌收集了全国先进医院的规章制度,并结合本院实际,编写出版了《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其目的就是要用制度保证医院的发展改革步入正轨,创造一个既民主又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局面,确保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才成长环境和职工工作环境。这本小册子出版后受到许多医院的欢迎。

焦解歌曾提出“政治与医德建院、科技与艺术兴院、制度与纪律管院、职工与社会扶院”的 28字办院方针。这是总结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办院宗旨、目的、任务等方面内容归纳而成的。“我们的附属医院是医学院的教学医院,理应按高标准严要求来建设,首先要确立公立医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性质,所以必须确立政治建院,一切要服从国家大局、政治需要,此外,作为医学职业本身,古今中外均强调医德。政治与医德建院,为了使医院真正可持续发展壮大。” 

“把科教和艺术作为兴院的原动力,只有牢牢抓住科教,不断更新创新技术,才能永葆先进,才能培养人才。”对于为什么说“艺术”是兴院的原动力,焦解歌进行了解释:艺术源于生活,但必定高于生活,哲学界对艺术的解释是,艺术即理念既完全反映客观本来是什么,但又不限于此,还应该反映它应该是什么,这就给大家的职业和职业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工与社会扶院,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非常重要,社会的评价同样非常重要。“所谓一比十效应,一人反映不好,就有十人怀疑,一人反映好,就有十人相信。”焦解歌说,维护好医院的形象与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真正动力,全面建设现代化医院是人民健康战略的需要。

通过贯彻落实二十八字办院方针,海医附院成为当时全省五家医院之首,全国百家医院名单也榜上有名。

2002年.焦解歌找到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请求在海南日报头版右上角打三天广告,内容是:“海医附院院长焦解歌向全省人民承诺,本院即日起药费降价一半。”之所以如此大胆果断决定,一是因为药商厂家虚高抬价,到了登峰造极。二是人民群众负担太重。广告登了三天,病人越来越多,不但没有影响收入,反而薄利多销,收入更多。

“至于压力,我不太管这些,因为我觉得我们代表正义,邪不压正,没有人公开反对。”在焦解歌的推动下,随后医院也适当降低检查费等费用,努力减轻病人负担,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引育并举 打造人才强“磁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学校与医院均为知识密集型单位,缺了人才就等于雄鹰折了翅膀,不可能腾飞。在焦解歌看来,人才对海医来说,与资金同等紧迫重要。为了更好发挥人才对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做了四件事,一是将流失的人才请回来,二是将现有的人才予以重用与培养,三是引进优秀人才,四是与先进医院合作,借助外院人才助力本院发展。

在听说妇产科有四位青年医生离院自行创业后,焦解歌抽出时间劝说他们回医院工作。他诚恳地向医生们说道:“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和医务人员真诚希望你们回到海医附院,作为一院之长,我将为你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舞台,改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支持专业发展。”对于四人提出的条件,焦解歌全部答应。后来,这四位医生回到医院,成功开展了试管婴儿业务,带动妇产科产值增加400多万元。

焦解歌还率队到华西、湘雅、同济医学院校面试引进人才,现在的诸多科室主任、教授就是当时引进的年轻人才;他经过教学查房、个别交流和检索,了解到有些院内的同志业务水平很不错,一次性破格提拔了多人,他同时还派了几位有发展前景的医师去先进医院学习进修。与此同时,探索医院间合作,例如为发展眼科,焦解歌选择了与中山眼科医院合作共建海医附属医院眼科,

“记得那次对方宴请我,合同还在修改之中,而我表示不签合同不上桌吃饭,其合作的决心硬是使对方感动,结果签了合同才开饭。正是采取上述综合治理,医院学术空气浓起来了,人才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了,我们也特别注意解决知识分子的生活等问题,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焦解歌说。

深化改革 展现学校新气象


时任院长焦解歌在2005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


如果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看作是横坐标,把学校自身的优势看作是纵坐标,那么两个坐标的相交之点,就是学校的办学定位。焦解歌到校后,海医不再坚持以大专教育为主的理念,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普教与成职教并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与留学生教育的定位,这也给学科建设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焦解歌考虑到我省不可能再新办医学院校的实际,和领导班子成员想尽办法将重要的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尽可能纳入海医,立即创办药学、中医学等过去未办的专业,搭起一个大框架,把该办的专业都办起来,并且打破常规,一次性建立二级学院。

焦解歌坚持做好师资引进与培训以及教材遴选,先后引进几名二级学院院长,与之相随的科研实验室开始筹建,学校向省政府申报建立了热带医学药物安全评价以及生殖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拟办的《东南亚热带医药杂志》审批时改批《亚太热带医学杂志》,并挑选专家为编委,目前海医已有两部影响因子较高的SCl杂志,在全国医学院校是极少见的。他还亲临北京,与自然科学基金组负责人洽谈如何支持学校多中标自然科学基金,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科研中标形势;带队上京答辩863项目并中标100万科研基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学科建设搞起来了。

2007年4月,由巴基斯坦总理顾问皮扎达、文化部长赛尔德·扎木尔、科技部长那瑞斯·沙库汗、宗教事务部长阿米尔·理阿科特·侯赛因、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阿科拉穆·赛尔克等政府官员组成的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团来到海南医学院访问。“我们把总理顾问和4位部长都请到学校,跟学生见面,就是让学生吃下定心丸,增强他们留学的信心。”焦解歌说。

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加纳、科特迪瓦等35个国家。在新时期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海南医学院自2007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以来,已成为海南省招收外国学历留学生最多的高校。目前在校留学生690人,已有419人顺利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

为了鼓励全校职工多读书、多做学问,焦解歌坚持以身作则,五十多岁了还带头去参加全国博士生考试,并被顺利录取。“我历来认为搞学术就不要顾及面子,埋头使劲,总会有收获。”焦解歌说,领导带头了就没有落后的群众,海医的学科建设就是你追我赶,相互支持干起来的。在教育部本科质量评估时,专家组给予海医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作为对海医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同志,我衷心期盼海医越办越好,成为一所知名大学,成为我国热带医药特色的研发阵地,成为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人民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培养英才的大学。”谈及愿景,焦解歌借用了自己在23年前海医搬迁仪式上的讲话:“带着光荣的办学传统,肩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向着未来,向着太阳出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