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3年08月28日 10:14 阅读【次】


学院简介

 

第一临床学院是海南医学院的主要教学单位,坐落于海南医学院城西校区,学院直属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海口市中心。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73年随海南医学院教学需要而建院,1977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04年成立临床医学系,2005年院系合并成立临床学院,2017年根据学校调整更名为海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拥有专任教师666人,正高职称124人,副高职称165人;博士77人,硕士25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目前共有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麻醉学、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五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分为新医科、卓越医生和临床心理三个模块,共有学生1652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是具有完善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是海南医学院教学体量最大的临床学院,是临床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单位。现有龙华院区位于海口市中心,占地面积59亩,编制床位1500张;在建的江东新院区位于江东新区,紧邻海南医学院新校址,占地254.5亩,编制床位2000张,目前大楼已经全部封顶,将于20243月竣工。近5年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居全省医疗机构之最,2019年公布的中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复旦版)位居华南区第14,“临床医学”是海南高校首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第一临床学院党委有书记1名、副书记2名和思想政治辅导员11名(专职10名,兼职1名),下设团委、党政办公室、教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就业指导办公室五个办公室,共设11个学生党支部。主要学生组织有党员之家、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行政事务中心、科创中心以及新媒体中心。第一临床学院全院师生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投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结合学校更名医科大、申博新任务,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科研创新赛事为抓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培养“有情怀的红色卓越医学生。

学院招生电话:0898-66891295


专业介绍

 

1.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100201K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学学士

标准学制: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治能力和预防保健知识、基本的科研素质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共15门。

专业特色与亮点:

特色:致力于打造以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为核心,多措并举、固本强基,注重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及热带地区。

亮点: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于2014年高水平通过国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该专业学生连续几年在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其中,2011年获全国赛区二等奖、华南赛区一等奖。2018年临床医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近年来,我院毕业生深受内地各大医院青睐,尤其是解放军总医院,长期与我校合作,除了每年从我院接收实习生之外,已从我院录取各专业毕业生100多名。

师资力量: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66人,正高职称124人,副高职称165人,高职称比43.4%;博士77人,硕士259人,硕博比50.5%。博士研究生导师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1人,“南海名家”10人,“515人才工程”17人,海南省“千人专项”2人,海南省卫健委“好医生”10人,海南自由贸易港B类人才1人,C类人才14人,D类人才42人,E类人才464人。柔性引进专家2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双聘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海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医疗与临床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就业前景与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在学校、医院、社区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及科研工作,就业率达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代码:101005

学科门类:医学技术

授予学位:学学士

标准学制: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专业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可信的、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医学人文精神和敬业的专业态度,致力于教导患者、公众和下一代的专业人员了解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矫形等康复相关专业知识,并肩负起专业的社会责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毕业后能够胜任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教育等相关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及全球对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影像学、康复医学概论、运动解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康复心理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儿童康复学、老年康复学、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及内外科疾病康复学,26门。

专业特色与亮点:2008年通过海南省教育厅新办专业合格评估。2010年获得校级特色专业。2016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专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佳绩。此外,本专业每学年举办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外活动,如《作业治疗学》创新创意比赛、康复医学知识竞赛、脊髓损伤评定技能竞赛等。

师资力量:本专业目前专业任课教师81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9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6人,高级职称27人。另聘请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干部疗养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担任兼职教师。

就业前景与方向: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有十几年的办学经验,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在学校、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或社区医院从事康复治疗教学与临床工作,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达90%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应用心理学

 4.应用心理学

专业代码:071102

学科门类:理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政府、学校、企事业、乡镇、社区等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及研究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综合、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评估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等,共19门。

专业特色与亮点:构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按照培养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模式设置课程,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强化理论和实用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

师资力量:应用心理学专业任课教师10人(教授1人,副教授 5 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5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3名。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

就业前景与方向:

①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点培养方向,目标是使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心理咨询服务专业能力,主要向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心理治疗师。

②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专业能力,就业趋向于各级各类学校等。

③ 管理心理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在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就业趋向于企业事业组织机构等。

4. 精神医学

专业代码:100205TK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办学思路:

建立一支医疗、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能够胜任精神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立具有满足培养学生医学临床及专业技能、良好实践条件的专业实训与实习基地;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管理队伍和监控体系;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期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合格的专业知识技能的精神医学专门人才。

办学理念:

注重学生人文、基础、临床与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本专业培养特色是注重学生人文、基础、临床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专业志趣的培养。完成所有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人文课程及选修课;临床实习遵照医学教育临床认证安排包含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在内的内科、胃肠、肝胆及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轮转共34周,毕业生将具备较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及能力。在精神科专业知识方面,以大临床医学观统领专业教育与实习,在此基础上加强临床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学的学习,并执行14周精神科及2周心理科实习,使学生有较宽的就业口径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行“大临床、厚基础、小专科、重兴趣”的学生培养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临床医学综合知识与基本技能,精神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精神科职业认同感等方面,为学生毕业后选择参加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好基础。通过5年的精神医学本科学习,培养扎实的精神科临床工作基础。以培养普通精神科临床诊治能力为首要任务,具备处理一般精神疾病以及相关心身疾病的能力。学生需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正确地对精神科常见疾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处理。毕业后,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和科研教学的能力。

培养特色:

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及热带地区。以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为核心,彰显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继续发展潜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行业及工作要求:

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精神科、心理科等相关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

就业前景与方向

我国精神疾病高发,但精神卫生人才严重不足,精神科医生数量远低于平均水平,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精神医学不单涉及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治,还包括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适应障碍、人格障碍、诸多类别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治、矫正和处理,就业面广。主要包括:1、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2、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发育科;3、学校、企业等机构心理健康管理、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学研究等工作;4、监狱、戒毒所等司法机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心理治疗等相关工作。5、自主执业。

5. 麻醉学专业

专业代码:100202TK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为总目标。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3.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能。4.培养学生对麻醉医生职业的热爱和认同感以及人际沟通能力。5.毕业后能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进入研究生教育轨道成为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或进入住院(专科)医师培养轨道成为专科骨干医师。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核心课程:麻醉解剖学、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设备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感染病学及热带医学、病理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

专业特色与亮点:“木直中绳,厚德精医”是麻醉学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构建“仁心、仁术、自强、向上”的学风,注重学生医德素质教育、科研创新力及临床诊疗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力争将麻醉学专业打造成省内及国内优秀的高等教育学科。

师资力量:麻醉学专业目前有教师45名,(由三个附属医院的优秀教师组成)高级职称教师32名,中级职称教师10名、初级职称教师3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21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

就业前景与方向:麻醉医师在省内、国内的需求缺口较大,由于麻醉学专业教学特点明确、适用性强、就业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因此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就业方向主要包括:1.各级医院临床麻醉工作。2.疼痛科相关无痛诊疗、疼痛门诊及病房工作。3.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4.医疗卫生单位的急诊科或急救中心。5.药物依赖戒断领域


 

学院特色活动

 

 

第一临床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除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第一临床学院每个学期也在开展自己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如党员七个一工程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乡村扶贫活动、农历三月的“三月三”竹竿舞比赛、省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另外,除了上级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和互联网+)之外,第一临床学院每学年坚持以“活跃学生科研创新氛围,增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术素养,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指导,也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品牌活动,如一个月一次学术沙龙、3月份医学文献综述比赛、5月份大学生学术论坛(筹备)等等。


        

        







Baidu
map